
忻州網訊 9月28日下午,由忻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共同主辦的山西(忻州)首屆雜糧產業博覽會山西雜糧產業發展論壇在忻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興科技、樹品牌、促營銷、強協作,振興山西雜糧產業,打造中國雜糧之都。山西省農科院副院長王娟玲主持論壇,忻州市政府副市長裴峰致辭并介紹忻州雜糧產業發展概況及推動發展總體構想。
活動特邀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刁現民,農業農村部博士韓志輝,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柴巖,山西農科院高粱研究所研究員張福耀,山西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云龍等雜糧科技、加工、品牌、營銷專家等分別就《優質谷子品種支撐產業發展》、《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構建與企業品牌價值提升》、《雜糧生產與雜糧產業化》、《高粱生產現狀及存在問題》、《加工增值增效,助推雜糧產業發展》做專題報告。
裴峰在致辭中指出,這次論壇會,既是全省雜糧產業界的一次交流研討會,更是對忻州雜糧產業發展的一次問診把脈,必將對加快忻州雜糧產業健康發展產生積極地推動作用。為了讓與會人員更多地了解忻州、了解忻州雜糧,更好地為忻州雜糧發展獻計獻策,裴峰簡要介紹了忻州雜糧的有關情況。他說,忻州是一個農產品特色優勢區,地處黃土高原腹地,山大溝深,氣候溫涼,適宜發展各類特色農產品。特別是以雜糧為主的農產品,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有句話叫,“世界雜糧看中國,中國雜糧看山西,山西雜糧看忻州”。山西素有“小雜糧王國”的美譽,而忻州是中國糧食協會命名的“中國雜糧之都”。忻州雜糧概括來講,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面積大,二是種類多,三是品質優,四是基礎實。
據不完全統計,忻州目前種植的雜糧共有15大類600余種。主要種植的雜糧可簡稱為:“一薯、三麥、四米、五豆”。一薯,即馬鈴薯,全市年種植面積80余萬畝,總產鮮薯近100萬噸;三麥,即莜麥、蕎麥、藜麥,種植面積40余萬畝,總產約5萬噸;四米,即小米、黃米、糜米、甜糯玉米,谷子糜黍種植面積100萬畝以上,總產近20萬噸;甜糯玉米種植面積18萬畝,年產鮮穗3億以上、干籽粒2萬噸左右。五豆,即紅蕓豆、大豆、豌豆、蠶豆、綠豆,全市種植面積80余萬畝,總產10萬噸左右,其中紅蕓豆種植面積30萬畝左右,總產4萬噸以上。

論壇現場

論壇現場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刁現民就《優質谷子品種支撐產業發展》作專題報告

農業農村部博士韓志輝就《農業區域公用品牌構建與企業品牌價值提升》作專題報告
